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

心得分享 紀錄片: 只因我們生活在地球-福岡正信印度之旅

  自然農法先驅者,福岡正信使用黏土丸子種植稻米,以達到自然農法「不耕地」的要求,讓農田能夠累積腐植質,並成為各式生物繁衍的舞台,不需外求就可以讓土壤肥沃起來,就像森林的土壤一般。
  其實福岡正信也建議大家用黏土丸子來種菜:混和多種蔬菜種子與田間土壤,搓出一粒一粒的黏土丸子,然後撒入菜園裡。然後,天候狀況合適的時候,某些菜就會長出來,而其他的種子就在土裡等待時機。收成這些蔬菜的方法就像採集野菜一般。他抱持著「無」的態度,認為人類的耕作經常只是在破壞土壤,多做無益。

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

吳子鈺:雨林咖啡,公平貿易與世界公民教育

  今天進到教室,就聞到陣陣的咖啡香。原本昏昏欲睡的狀態,頓時精神百倍。
  在這個越便宜越好的世界裡,壓低成本來吸引顧客似乎成為不可撼動的鐵則。如此誇張的壓榨行為處處可見,但我們卻視若無睹。就今天的主題,咖啡在我們的觀念裡,一杯動輒一百五十元是很合理的,但我們有想過咖啡的原物料成本如何嗎?講師有說到,一杯咖啡中,最貴的成本是包裝,接下來的各種成本加起來,也不及包裝的價格。售價和成本如此懸殊,當中的利潤到誰的口袋裡,那些提供原料的咖啡農,真的知道市場的價格走向嗎,還是被資本商牽著鼻子走。這是很典型的市場操作,很像SOP流程,如果不壓低成本,似乎就會被其他公司打敗,醜陋的競爭就如此的循環著。
  咖啡在世界上的需求量大的誇張,近乎供不應求的狀態,所以咖啡種植地必須再被開墾出來。咖啡種植地講師有說到,全部分布在熱帶區,那要開墾咖啡種植地,剷平原生植物是必然的,而這些原生植物,就是地球的肺 - 熱帶雨林。破壞豐沛的自然生態、毫無顧忌的開墾咖啡種植地,導致地球逐漸衰亡,這是誰的責任,是誰置若罔聞,任由資本主義主宰低成本高售價的剝削市場,我想,答案再清楚不過。

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

韋仁正 協力造屋的社會運動經驗

  我已經接觸汗得學社第二次了,蓋房子是他們的溝通方式,讓每一個參與者都可以在其中發現夢想與熱情、體驗居住與能源的手作感、進而在舊文化中建立起新文化。而今天請來的講員,分享了協力造屋,自己動手蓋房子的經驗和感觸。
  不知道現代人對於家的定義是什麼,有些人追求富麗堂皇,所有傢俱裝潢都要奢華頂級,有些人則喜歡木頭的溫暖質感,創造屬於自己的居住空間,每個細節都親自手作設計。而汗得學社訴求的,是撇除個別利益,在能源革命的時代,從多個面向,提供適當的策略與正確的科技,以能源建築實踐永續的未來。就我而言,我喜歡自己設計家的樣貌,因為個人特質的展現,會從家呈現出來的感覺中顯露無遺。最令我欽佩的是,學社依靠完全不同生長環境、不同工作的學員協力分工,一點一滴的打造出真正的家。家是我們的避風港,而我們親手一磚一瓦將它建造起來,這種密不可分的關係,才是最讓人堅定安心的力量。

潘忠政老師 觀新藻礁的守護者

  「海中熱帶雨林」是珊瑚礁最貼切的形容,它的多孔隙環境是底棲動物的良好育嬰房。但擁有27公里藻礁海岸的桃園縣,目前因工業污染的影響,僅存約4.5公里的苟活海岸。
  我們都知道,台灣的主要產業之一是製造業,需要很多工廠。那這些工廠的建造地,一定要選在地廉、處理汙水方便、寬闊的地方,所以濱海地區成了興建工廠的最佳地段。30多年前的桃園沿海地區,是擁有潔淨海岸,漁穫豐盛、海水浴場布滿嬉戲歡笑聲的天堂,但在林口電廠設立後,一切都變樣了。肆無忌憚的把冒泡、發黑的汙水排放到海中,短視近利、藐視大自然,得到的是經濟發展快速躍進,和死氣沉沉、臭氣薰天的死海。
  在我小時候時,阿嬤家的小水溝裡,充滿了小魚和小蝦,而如今,那條水溝依舊存在,只是變的濁黑骯髒,泥濘淤塞,不用說小魚小蝦,連孑孓都不可能存活。為什麼經過十年,一條水溝會變化這麼巨大,這是我們應該要思考的。

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

胡湘玲 我們的能源未來 心得分享

  最近有項研究報告指出,人類如果持續使用非再生能源,地球的能源即將在50年後用盡。如此精確的倒數,或多或少都驚動到了人們,節約能源的意識逐漸覺醒。
  工業革命後人類所需的能源用量節節升高,在年復一年的開採使用後,能源枯竭是絕對會遇到的危機。如果人類沒有了地球能源,還能繼續生存下去嗎?很明顯的,人類在能源枯竭的狀態下,毫無生存機會。所以我們必須降低對非再生能源的依賴,減少非再生能源的使用,竭盡所能保護我們的地球。
  胡湘玲博士在德國的房子很特別,是一幢百年建築,裡頭的古人智慧簡單環保,讓她驚訝不已。她在買下後發現閣樓鋪滿了草,當下不以為意,把這些草都丟掉。但到了冬天,她的暖氣開再強,屋子裡面還是冷颼颼,後來她發現那些草是為了留住屋子的熱氣,避免熱氣從縫隙飄散。這樣的巧思不禁讓我思考,能源是不是在不知不覺中,一直被我們浪費。砸大錢裝冷氣暖氣機,不如從建材、空氣流動方面下手,讓屋子充滿綠色生命力,不再只是浪費能源的水泥建造物。

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

廖英良先生談獨立書店經營 心得分享

  初次見到廖英良先生,就覺得他想法很特別、個性很獨立,骨子裡流的是叛逆青年的熱血。一頭長髮綁著馬尾,舉手投足間隨興自在。我想,他已和東海書局血濃於水、密不可分了。
  還記得國小放學時,我們第一個衝去的地方不是家,而是玩具圖書琳瑯滿目的書局,隨手拿起一本書就地而坐,就開始進入書的奇妙世界,或是細細挑選可以用剩下的零用錢買到的玩具,一選就是幾個小時,常常廢寢忘食忘記回家。而經過幾次時代躍遷後,網路書店逐漸取代了實體書店,家裡附近的書店一一結束營業。為什麼實體書店在網路書店出現後會這麼不堪一擊?這點廖英良先生有提到,現代人的工作越發繁忙,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,如何靜下心來仔細閱讀一本書呢,更何況電子書的發明,重重打擊出版社和實體書店。
  我喜歡閱讀,喜歡指尖在書紙上滑動的觸感,還有墨印的氣味,都讓我深深覺得紙本書不可以消失於電子書氾濫的未來。紙本書不只記載了作者的意志想法,那種閱讀時陷在作者思緒中纏綿悱惻的情懷,都讓我深深著迷。我相信廖英良先生一定跟我有同樣感覺,喜歡書帶給我們溫度。帶著這份愛書情懷,跟他的至親至友 - 東海書店,艱辛刻苦卻溫暖厚實的走了十幾年漫漫長路。
  很多喜歡的事年輕時不作,未來不見得做的到。廖英良先生最讓我銘心刻骨的幾句話,就屬這句。他雖然經歷快經營不下去的困境,但他還是撐過來了,是什麼支撐著他堅強走下去呢?我想,東海書店是他的生命,也是他的摯愛,為了摯愛篳路藍縷,也是幸福的。

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

低價的代價 心得分享

  商品價位越便宜越好,幾乎是這個世界不變的真理。每次購物時都一定會貨比三家,不找到最便宜的價格絕不罷休。沒想到這個在我腦中根深蒂固的道理,在看完"低價的代價"後開始出現了種種疑竇,真是越便宜越好嗎?
  影片一開始介紹了在小鎮經營超過40年的五金商場,面臨沃爾瑪進駐小鎮後的衝擊。沃爾瑪帶給這個鎮上的衝擊不僅止於這家五金商場,經營許久的老店不堪低價競爭,紛紛結束營業。最後城鎮只剩下一座突兀的大方塊,空洞而乏味。一個城鎮失去了他淬鍊多年的人文靈魂,還剩下什麼?差不多是正在腐爛的空殼吧。
  沃爾瑪便宜的商品乍看之下受惠的是消費者,實則不然。影片中有提到,很多沃爾瑪的員工仍然接受政府的低收入戶補助,或是員工之間的互助,而這些政府補助不正是人民繳的納稅錢嗎?說穿了,沃爾瑪把消費者耍得團團轉,消費者的納稅錢最後還是落入沃爾瑪的口袋裡。他們的商品便宜賣,真的有便宜到消費者嗎?
  便宜的商品能以低價售出,成本絕對壓得很低,那這些成本除了原料成本,一定還有人力成本。這些人力成本為什麼能被壓得如此低?中段影片提到了沃爾瑪壓榨開發中世界的勞工。他們的宿舍簡陋不堪,八個人要擠在不到五坪的空間裡、伙食難以下嚥、工作環境惡劣、工作時數未滿十小時不得下班。這些種種惡行,都是低價商品的代價,但沃爾瑪似乎樂在其中,認為壓榨勞工壓低成本,以極低價賣出商品是理所當然。視越便宜越好為真理的消費者,是否間接成為迫害第三世界勞工的加害者?抑或淪為沃爾瑪所創造出的低價商品的階下囚。
  這些惡行明目張膽、毫不忌諱,終將有人挺身而出。越來越多人看不慣沃爾瑪的惡霸作風,紛紛站出來反抗沃爾瑪,一直被欺騙的消費者開始覺醒,不再受低價商品誘惑,甚至舉眾推動修法,要沃爾瑪滾出他們所愛的土地,讓自己的家園不被邪惡企業侵犯。經過大家的努力後,沃爾瑪被美國人民厭惡唾棄。這是很成功的一次革命,人民要的其實很簡單,企業要做的有良心有道德,如此才能永續經營,建立起與消費者良好的關係。